您现在的位置是:百科 >>正文

中国女足要崛起,离不开市场化及男足联赛的成功

百科98人已围观

简介女足世界杯战况正酣,中国女足却已经回国。除了2011年没进正赛,这次赛事创下中国女足在这项杯赛的最坏成绩。表面看女足失利与运气不佳有关。同组对手中,中国队与丹麦队排名相当,89分钟被绝杀,出线希望就很 ...

女足世界杯战况正酣 ,中国足联中国女足却已经回国。女足除了2011年没进正赛,崛起及男这次赛事创下中国女足在这项杯赛的开市最坏成绩 。表面看女足失利与运气不佳有关。场化成功同组对手中,中国足联中国队与丹麦队排名相当 ,女足89分钟被绝杀,崛起及男出线希望就很渺茫了。开市因为最后一个对手是场化成功欧洲冠军英格兰 ,是中国足联本届世界杯的夺冠热门 ,中国女足1比6惨败 ,女足输得并不意外。崛起及男如果再看中国女足在本届世界杯唯一的开市胜利比赛 ,你会意识到,场化成功中国女足一胜两负的成绩 ,并不算超出预料 。面对世界杯新军海地队 ,中国女足姑娘们斗志饱满,技战术方面却没有什么优势 ,还多次陷入险境 ,赢下比赛有运气成分。球迷们虽然失望 ,对教练和球员来说,这样的结局并不算意外 。我们应该承认,中国女足已经不是世界强队 。虽在亚洲赛场偶有高光表现,面对欧美女足 ,几乎没有胜算。上届世界杯中国女足被定为第三档球队 ,一路遇到三支欧洲球队(德国 、西班牙和意大利)  ,两负一平,无一获胜。东京奥运会上面对荷兰女足,中国女足更是以2比8惨败 。在中国女足新败之际谈这些,是陈述一个基本事实 :中国女足“铿锵玫瑰”的辉煌 ,早已远去。当年中国女足称雄世界 ,很重要的原因是 :中国女足有先发优势 。凭借“体工队”训练模式的中国女足专业球员们,完胜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的欧美女足业余选手 。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,欧美女足正走向职业化。以职业对专业 ,中国女足的先发优势逐渐被消耗掉了 。舆论上,中国女足长期被放在男足对立面 ,用来“吊打”男足(女足球员其实不愿接受这种对比) ,事实却是:中国男足发展越烂 ,女足越没有希望。女足的真正复兴 ,离不开中国男足健康发展。要想理解这一点很简单 ,看看欧洲女足崛起 ,就很容易明白 。谈论这个话题之前 ,首先要理解,作为足球高原的欧洲,男足长盛不衰,为何女足水平长期落后 。最根本原因是 :相对男足而言  ,女足观赏性较弱,缺乏市场受众。不说男女球员的直接对抗,就是看过高水平球赛的人都能承认 :在短跑冲刺、带球过人、凌空抽射、大力远射、弹跳头球等方面,男性球员的身体能力 ,比赛对抗激烈程度,都大大超过女足比赛。足球被公认是男女水平差距最大的项目之一。这种对比是对男女身体差异的承认——正如在花样游泳项目 ,男运动员也很难把动作完成得更柔美。欧洲人看惯了高水平的男足比赛 ,不爱看女足比赛 ,后者作为校园活动和社区娱乐的存在 ,水平自然不会高。中国女足之崛起 ,一开始就是走“比较优势”路线 。在欧美相对冷门、缺乏商业价值的领域 ,发挥体制优势,层层选拔人才 ,国家培养训练 。效果也很明显 ,中国女足两次获得大赛亚军  。对手都是实力强劲的美国队,也和美国女足联赛发展较早有很大关系。中国体育发展的趋势是职业化和市场化。“女足模式”的不可持续 ,行业内看得很清楚。欧洲女足的球员虽然不是职业球员,来源却很广泛,她们耳濡目染训练得当,水平不断提升,偶有天才球员出现 ,就能带动一支球队崛起  。在中国女足巅峰的1990年代 ,挪威、瑞典、德国等欧洲强队,都给中国女足带来不小麻烦。事实上在1999年获得世界杯亚军之后,中国女足就不曾进入世界大赛前四名。除上述传统强队,英格兰、加拿大、日本等国女足也在崛起 。联赛成熟的美国 ,更是大赛前三名的常客。女足不能没有联赛 ,这是业内早有的共识。早在1992年中国就有女足联赛 ,却不是商业联赛 。由于缺乏市场价值 ,没有商家赞助 ,为国际大赛让路 ,女足联赛时办时停 ,几乎没有影响力 。国家队层面  ,女足还维持旧体制 ,只是国际大赛的成绩越来越差 。很多人认为,女足成绩再差也是世界杯常客 ,比中国男足强得多——这种对比忽略了竞争环境 。世界范围来看,女足普及度仍然有限 ,西亚的许多国家基本就没女足。中国女足的晋级环境比男足好很多 。最近十年,世界足坛最重大的变化是欧洲女足崛起 。这得益于欧洲足球的火爆 ,不仅高阶联赛红火,低级联赛、业余联赛都不乏观众  。开辟高水平女足市场就水到渠成。为解决女足球员培养问题 ,欧洲各大足协规定,女足将挂钩男足青训体系和男足球队,并有收入分成 。在市场培育最成功的英格兰,女足球队收入分几块:有挂靠男子球队的收入分成,英足总的奖励资金,还有赞助商和转播费。2022年女足欧洲杯 ,多场重要比赛观众超过5万,场均观众超过1.8万人 ,虽说和男足比赛的观众规模还有差距 ,但也算是蔚为可观 ,具备一定商业价值 。经过多年培养 ,欧洲各国女足联赛积蓄了一批职业球员 ,注册球员更是达数十万计  。面对欧洲女足崛起 ,2019年中国足协颁布了《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》的调整内容 ,规定自2020年起,没有女足的俱乐部 ,将不能取得中超联赛准入资格;俱乐部每赛季给予女足的投入  ,不得低于1500万 ,不得高于3000万。短期之内 ,这项规定能给女足联赛提供有力支持,但中国女足联赛面临的真问题,并未根本解决 。足球需要观众和氛围 ,需要长期投入,女足市场有先天性不足,它需要男足支撑。男足联赛火爆  ,俱乐部赚钱 ,女足市场也能获利。这是欧美和日本都已经走通的道路 。一个要面对的事实是:中国足球市场化,目前主要是男足市场化  。虽说遇到问题不少,却是希望之所在。中国女足应顺应这个潮流 ,挖掘联赛和球员价值,让她们受更多人喜爱。寄希望于国家高投入和传统“体工队”模式,想重塑辉煌 ,成本高昂不说,也没有可能性了 。•(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,不代表本报立场)陈兴杰责编 陈斌

Tags:

相关文章